[發明專利]熱管式電子器件散熱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74562.0 | 申請日: | 2007-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75592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1-21 |
| 發明(設計)人: | 秦彪 | 申請(專利權)人: | 秦彪 |
| 主分類號: | H01L23/34 | 分類號: | H01L23/34;H01L23/427;H01L23/467;H05K7/20;G06F1/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72廣東省深圳***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熱管 電子器件 散熱器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子器件的散熱技術領域,尤其是采用熱管原理、主要由吸熱塊、空氣換熱器和風扇組成的、用于冷卻半導體集成電路器件的散熱器。
背景技術
隨著半導體集成電路晶體管數量的增加,器件的發熱量也隨著增加。當前計算機芯片CPU發熱和散熱問題已經成了計算機發展過程中的障礙,單純的翅片加風扇結構的散熱器已經滿足不了要求,目前普遍采用熱管式散熱器。
目前用于CPU散熱器中的熱管的基本結構是:兩端封死,內有毛細管結構的銅制管。由于臺式計算機中CPU全是垂直放置,熱管式散熱器中的熱管放置,一是水平,二是U形,熱管中的工質完全靠管內的毛細管結構,如多孔結構、絲網結構、溝槽結構,產生的虹吸原理,使凝成液態的工質回流到蒸發段,實現工質在熱管內循環流動,將熱量從蒸發段輸送到冷凝段,再經冷凝段上的擴展換熱肋片(簡稱肋片)由風扇驅動空氣帶走散出。如果冷凝的工質不能回流到蒸發段(倒U型放置的熱管就有這樣的問題),或回流量減小,則散熱器完全不能工作,或散熱量減小。由于虹吸力量非常有限,因而這種熱管傳輸的熱量不高,和依靠重力回流式(熱虹吸原理)相比,熱量傳輸相差非常大。
現一般都采用銅管內燒結成的多孔結構實現虹吸,由于工藝要求,熱管必須完成抽真空、灌入工質、封焊成品后才能進行后續工序,因而設置擴展換熱肋片的套片工藝,不能采用現有的高效脹管工藝來保證肋片與熱管有效接觸,即解決接觸熱阻問題。采用錫焊,生產效率不高,焊接時的高溫可能導致熱管爆炸的危險。一片一片地緊配合套入,問題有:對熱管外徑精度要求高,接觸不可靠,生產效率太低。為保證熱管內的毛細管結構不被破壞,熱管的最小彎曲半徑受限制,一般要3倍的熱管直徑,因而散熱器的尺寸不易實現緊湊化設計(尺寸小、重量輕在CPU散熱器中非常重要)。另外,現熱管本身的生產工藝非常復雜,要求非常高,無氧銅管多次在還原性氣體(氫氣)中高溫(上千度)燒結,有燒結成品率的問題,因而熱管本身成本價格非常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散熱器,采用熱虹吸原理,提高了熱管輸送熱量的能力,可采用高效、低價的脹管工藝套片,或安全簡易的焊接工藝,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并顯著地降低成本造價,提高散熱效率。引入強化傳熱結構,優化結構設計,使散熱器尺寸更緊湊。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散熱器主要部件有:吸熱塊、空氣換熱器和風扇。空氣換熱器中有多根冷凝管,冷凝管上設置有肋片;吸熱塊有與發熱器件散熱面緊貼的面,稱之為吸熱面,其背面即為吸熱塊的背面,這和現CPU熱管式散熱器類似。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吸熱塊中有蒸發水道,蒸發水道之間有相互貫通的通孔;冷凝管的一頭封堵,另一頭與蒸發水道連通,冷凝管與吸熱塊之間的夾角在95°~175°之間。
其工作過程是:散熱器的吸熱塊緊貼在發熱器件的散熱面上,當器件的散熱面為水平放置時,吸熱塊水平放置,空氣換熱器在上方,由于冷凝管與吸熱塊之間的夾角小于175°,冷凝管與水平線的夾角是5°以上;當器件的散熱面垂直放置,即吸熱塊垂直放置,由于冷凝管與吸熱塊之間的夾角大于95°,則安裝散熱器時可實現冷凝管向著與蒸發水道連通的那頭下傾5°以上,因而在蒸發水道吸熱蒸發成汽態的工質進入冷凝管,放熱凝結成液態工質,液態工質在重力作用下,順著冷凝管壁向下流動,回到蒸發水道,實現工質循環。
重力回流比虹吸作用回流量大、距離遠,則熱管內熱量傳輸量高、距離遠,有利于減小冷凝段和蒸發段之間的溫差,提高散熱量。在冷凝管內壁面設置有毛細管結構,使得冷凝管內壁形成厚厚的液膜,蒸汽凝結放出的熱量必須通過液膜,因而不利于凝結傳熱。當為了減小空氣換熱器的尺寸,冷凝管外高度肋化時,冷凝管內的凝結傳熱的熱阻將高于外部空氣對流熱阻,這不利于縮小空氣換熱器尺寸。本發明由于靠重力回流,冷凝管內壁不需設置毛細管結構,有效的減少液膜傳熱過程,并且還可以采用強化凝結傳熱結構,如采用螺旋內肋管,提高凝結傳熱,有效的提高散熱量,減小散熱器尺寸,冷凝管的成本也降低。
吸熱塊中的蒸發水道之間相互貫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平衡各蒸發水道的吸熱蒸發量,和各冷凝管的放熱凝結量。如果蒸發水道液態工質不足,但吸熱蒸發量大,液態工質則通過通孔,從液態工質多的蒸發水道補充到少的地方,如果在蒸發水道內表面設置毛細管結構,則更能充分發揮所有蒸發水道的吸熱蒸發能力;通過通孔,汽態工質根據各冷凝管放熱凝結速度,平衡進入各冷凝管,如放熱凝結速度高的冷凝管,則管內氣壓低,進入該冷凝管的汽態工質就多,反之亦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秦彪,未經秦彪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7456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戶外天線固定座及防水裝置
- 下一篇:具有拉伸、沖裁功能的研配試模液壓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