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順序式模擬移動床分離麥芽糖醇液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14176.2 | 申請日: | 2007-04-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84851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0-15 |
| 發明(設計)人: | 王星云;蔡復禮;王成福;田強;曹玉華;周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福田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H15/04 | 分類號: | C07H15/04;A23L1/236 |
| 代理公司: | 德州市天科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房成星 |
| 地址: | 251200山東省禹城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利用 順序 模擬 移動 分離 麥芽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功能糖生產技術領域,涉及高純度麥芽糖醇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麥芽糖醇是由麥芽糖氫化還原而制得,是一種天然的低熱值甜味劑。它具有以下特點:1、麥芽糖醇具有與蔗糖相同的甜度,且甜味溫和,沒有異味。2、麥芽糖醇具有顯著的吸濕性,它可作為食品的保濕劑。3、麥芽糖醇不易被霉菌、酵母及乳酸菌利用,可防齲齒。4、麥芽糖醇在動物體內很難被消化代謝,是很好的低能量甜味劑。
從低純度的麥芽糖醇液原料中有效分離出價值高的高純麥芽糖醇是一直關注的問題。色譜分離技術是一個可選擇的有效的分離方法,它是根據原料各組分在流動相推動下經過色譜柱固定相時,由于固定相對不同組分的阻滯力大小不同,各組分按一定順序先后從色譜柱流出,達到分離的目的。但是,目前的色譜分離方法,不能使麥芽糖醇溶液中含有的麥芽糖醇與雜糖醇得到很好的高效分離:間歇式色譜分離方法,分離效率低,不適合工業規模應用;而傳統高效的SMB分離技術,其進、出料及全循環是連續進行的,進、出料以同步切換方式進行,它只能按色譜流出曲線把原料分成前流出部分和后流出部分,進行兩部分分離,它對目標產物是在流出曲線最前部或最后部的易于提純,但對目標產物是在中部的提純效果就不佳了。如果利用傳統的模擬移動床分離裝置分離麥芽糖醇,所用的色譜分離樹脂就需經特殊制備,使麥芽糖醇在色譜流出曲線的最前部或最后部,這樣麥芽糖醇才易于分離。如據報道的某層析法規模化生產結晶麥芽糖醇的方法以及申請號為200510040434.5的“一種從麥芽糖醇液中提取麥芽糖醇的方法”中采用的方法,即傳統的SMB分離技術,所用分離樹脂需特殊制備。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順序式模擬移動床分離麥芽糖醇液的方法,目的是基于在模擬移動床分離的基礎上尋求一種更好的從麥芽糖醇液中提取麥芽糖醇的方法,采用高效分離的技術,以得到更高純度的麥芽糖醇產品,提高產品的純度和收率。
本發明方法的主要技術方案包括:1.采用順序式模擬移動床分離技術對麥芽糖醇液進行分離。2.所用樹脂是市售色譜分離樹脂,無需特殊制備。3.將麥芽糖醇液通過裝有色譜分離樹脂的色譜柱,使位于流出曲線中部的麥芽糖醇得到很好的分離,制得較高純度的麥芽糖醇溶液。
本發明的順序式模擬移動床裝置是由4-10根的色譜柱串聯相接,成一首尾連接的閉合系統(參見附圖1)。在每根色譜柱的進口均有進料、進水兩個口,在每根色譜柱的出口均有三類流出組份出口,此三類流出組份分別用以C、B、A表示,C代表前雜質部分,B代表純度較高的麥芽糖醇成品,A代表后雜質部分。其進、出料線及循環線的開關均用自控閥11、12控制,在循環路線中有一臺泵10,用于循環步操作。整個系統用夾套保溫,保證床層恒定在設定的溫度之間。整套裝置依據PLC程序控制其運行狀態,從而實現麥芽糖醇液的分離。
本發明中采用順序式模擬移動床分離裝置對麥芽糖醇液進行分離,是采用不連續進、出料,不連續全循環液流的方式進行,在傳統的SMB基礎上,把它的每一步分成三個子步進行:
1.進料、抽出步:進原料及洗脫劑,抽出前部雜質
2.全循環步:全部色譜柱系統進行全循環
3.洗脫步:進洗脫劑,洗出后部雜質
通過分離,可切除色譜流出曲線的前部雜質和后部雜質部分,分離出位于中間部分的麥芽糖醇,以達到提純麥芽糖醇的目的。
本發明順序式模擬移動床分離裝置的色譜柱中采用市售色譜分離樹脂作為固定相,無需特殊制備,采用水為洗脫劑,分離溫度為30~90℃。
麥芽糖醇液進入系統分離后,經分離得到三類組份,一類為前雜質部分,以多元醇為主;中間一類為富含麥芽糖醇(麥芽糖醇純度89~100%,一般>95%)的組份;另一類為后雜質部分,山梨醇在此富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福田藥業有限公司,未經山東福田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1417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