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磁性項鏈無效
| 申請號: | 200620128052.8 | 申請日: | 2006-1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0959889Y | 公開(公告)日: | 2007-10-17 |
| 發明(設計)人: | 松下正己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崇民健康用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4C11/00 | 分類號: | A44C11/00;A61N2/08 |
| 代理公司: | 青島發思特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鞏同海 |
| 地址: | 266071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磁性 項鏈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項鏈,具體地說是一種磁性項鏈。
背景技術
磁療在我國古代醫學中早有應用,并在《史記》、《神農本草經》等古代醫書中均有記載;在國外,用磁石治療的歷史也很久遠,公元1798年英國醫生波金斯制造了“金屬磁牽引器”并獲得專利,成為世界上最早的磁療專利產品。
眾所周知,作用于人體上的磁場能夠有效的改變血液循環、消除肌肉緊張和疼痛,近十年來磁技術在醫學領域獲得更加廣泛的應用,各種磁性醫療器械和理療器具大量出現,它們為人類的健康長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磁性項鏈就是這些儀器和器具的一例。
在現有的磁性項鏈中,磁石多為圓柱形或球形等,這種形狀的磁石只能直線或部分地與皮膚進行接觸,還有大部分地皮膚接觸不到,作用與人體上的磁場強度較小,磁力不能作用到人體深層,因此治療效果較差。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磁性項鏈,增大了磁石與皮膚的接觸面積,磁力功效較好,并且外形美觀。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磁性項鏈,包括磁石和連接裝置,其中,連接裝置包括連接孔、連接環和鏈體,磁石的外表面呈凹凸形構造,磁石兩端設置連接孔,通過連接環與鏈體連接,磁石及連接裝置表面設置鍍層。。
在本實用新型中,磁石呈多角等邊圓柱形,磁石在項鏈上呈等距離設置,其間距為20~30mm。磁石為釹鐵硼磁石,表面磁束密度為200毫特斯拉,磁石及連接裝置的外表面鍍層由24K白金、鈀和銠組成,其中鍍白金層為3微米,鍍鈀層為2微米,鍍銠層為0.3微米,其外表面顏色為白金色或金色。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磁石的外表面采用凹凸形構造,增大了磁石與人體皮膚的接觸面積,提高了磁力功效,并減少了項鏈與皮膚之間的摩擦;生產時采用了高科技儀器生產,具有優越的拉力和張力;項鏈表面設置鍍層,外形美觀,經久耐用。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圖中1是磁石,2是連接孔,3是連接環,6是鏈體。項鏈的長度約為60cm,在項鏈上等距離設置磁石1,磁石的間距為24~26mm,在整條項鏈上設置了20個磁石1,每根項鏈重量約為16.1克。磁石1為釹鐵硼磁石,表面磁束密度為200毫特斯拉。磁石1呈六角圓柱形設計,這樣的設計使磁場在一個較寬的范圍上作用于人體,并且使磁力線環變大,使得磁力線作用于人體深層,治療效果得以提高,確保了磁石1在任何狀態下均能對人體發揮最大功效。
在磁石1的外表面采用了凹凸構造,如圖1所示,凸起部位4之間發出的磁力線可以得到增強,而凹陷部位5能和皮膚緊密接觸,盡可能的增加了磁石1與人體的接觸面積,磁力效果倍增,同時減少了磁石1與人體的摩擦,不會對皮膚造成傷害。
在磁石1、連接孔2、連接環3及鏈體6的外表面上均有鍍層,鍍層由3微米的24K白金層,2微米的鈀層及0.3微米的銠層組成,對項鏈表面進行裝飾,鈀和銠用來防止磁石表面掉色,并減小磨損。項鏈的外表面呈白金色或金色。本實用新型在生產時采用了高科技儀器生產,因此具有優越的拉力及張力。
磁石1的左右兩端面分別設置有連接孔2,用于連接連接環3,連接環之間設置鏈體6,各磁石1之間通過連接環3、連接孔2及鏈體6連接為一體;在項鏈的一端設置結合件,結合件為鉤接件,項鏈的另一端設置多個連接環3,將其中的一個連接環3與鉤接件結合后,項鏈的兩端即可連接成環形,任何人可以根據脖子的粗細不同的需要來調節環形部分的長度,以最適合的方式帶上該項鏈。
本實用新型與人體接觸面積較大,磁力能夠作用到人體深層,因此磁療效果較好;外形美觀,不易掉色,不易磨損,便于長期佩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崇民健康用品有限公司,未經青島崇民健康用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62012805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